2025-03-17 18:35 1059
中关村联创军民融合装备产业联盟
装备物资专委会社会责任
中关村联创军民融合装备产业联盟装备物资专委会(以下简称 “专委会”)作为连接应急采购方与装备厂商的核心纽带,立足军民融合战略导向与国家应急保障需求,以 “筑牢应急防线、赋能产业协同” 为使命,主动承担多元社会责任,推动应急装备物资领域高质量发展,具体责任体系如下:
一、规范行业秩序,筑牢应急装备质量底线
应急装备物资直接关系灾害救援效率与生命财产安全,专委会将 “质量优先” 作为核心责任:一是牵头制定应急装备物资行业标准,结合军民两用技术优势,联合采购方、厂商、科研机构出台涵盖产品性能、生产流程、检测认证的规范体系,填补应急领域部分产品标准空白;二是开展质量监督与溯源管理,建立厂商资质审核与产品抽检机制,对纳入应急采购名录的装备实施全生命周期跟踪,杜绝劣质产品流入应急场景;三是推动行业自律,抵制恶性竞争、以次充好等行为,营造 “重质量、守信誉” 的产业生态。
二、赋能供需对接,提升应急采购效率与精准度
针对应急采购 “时效性强、需求特殊” 与厂商 “信息不对称、对接效率低” 的痛点,专委会承担桥梁赋能责任:一是搭建数字化供需对接平台,整合全国应急采购需求(如政府、消防、医疗等机构需求)与厂商产能信息,实现需求发布、资质匹配、订单对接的 “一站式” 服务,缩短应急采购响应时间;二是建立应急供应链储备机制,筛选具备快速转产、跨区域调配能力的厂商组建 “应急储备库”,在地震、洪涝等突发灾害时,协助采购方快速锁定货源,保障 “拉得出、用得上”;三是优化采购流程监督,协助采购方制定公平透明的采购规则,监督招投标环节合规性,同时为厂商提供采购政策解读服务,确保供需双方权益均等。

三、支持厂商发展,培育应急产业优质主体
专委会聚焦厂商尤其是中小创新型厂商的发展需求,承担产业培育责任:一是推动技术转化与创新赋能,联合高校院所为厂商提供军民两用技术支持,帮助厂商将军用抗灾、通信等技术转化为民用应急装备,提升产品竞争力;二是开展能力提升培训,定期组织应急政策解读、采购流程实务、产品标准培训,覆盖厂商管理人员与技术团队,解决中小厂商 “不懂政策、不会对接” 的难题;三是维护厂商合法权益,建立厂商诉求反馈通道,协调采购方及时结算款项、优化合同条款,避免因采购流程繁琐导致厂商资金压力,助力产业链稳定。
四、践行公益担当,助力公共安全体系建设
立足应急领域公共属性,专委会主动延伸公益责任:一是开展应急知识科普,专委会在国防教育基地拥有自己的展览馆,通过装备展示等形式,普及应急装备使用方法(如灭火器、急救设备等),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;二是参与应急演练与灾害响应,协调厂商提供装备支持与技术指导;在灾害发生后,第一时间启动厂商协调机制,协助捐赠应急物资、调配专业装备;三是推动应急装备普惠化,针对基层乡镇、偏远地区采购能力有限的问题,协调厂商推出适配性高、性价比优的应急产品,助力公共安全 “最后一公里” 建设。
五、强化自身建设,保障责任履行公信力
专委会将自身规范作为责任履行的基础:一是组建专业团队,吸纳应急管理、采购政策、军民融合领域的专家学者,确保决策与服务的专业性;二是坚持廉洁自律,建立利益冲突回避机制,杜绝在厂商资质审核、采购对接中谋取私利,定期公开工作流程与经费使用情况;三是接受多方监督,设立投诉举报通道,主动听取采购方、厂商及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,每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,持续优化责任履行成效。
未来,专委会将始终以 “服务应急、赋能产业、回馈社会” 为导向,持续深化社会责任体系建设,推动应急采购与厂商协同发展,为提升国家应急管理能力、保障公共安全贡献力量。